相傳明末清初。在常熟虞山底下有一個叫化子。這天,這個叫化子偶然得到一只雞,但他沒有炊具和調(diào)料,沒法做熟了吃。他苦思良久,忽然靈機一動,便將雞宰了,除去內(nèi)臟,連毛一起裹上泥巴。他又找了一些枯樹枝,點成一...

相傳明末清初。在常熟虞山底下有一個叫化子。這天,這個叫化子偶然得到一只雞,但他沒有炊具和調(diào)料,沒法做熟了吃。他苦思良久,忽然靈機一動,便將雞宰了,除去內(nèi)臟,連毛一起裹上泥巴。他又找了一些枯樹枝,點成一個火堆,將雞放進火中煨烤,等到泥燒得干裂了,敲去泥殼,雞毛也隨著泥殼脫落下來,雞是又香又爛,叫化子大喜,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正在這個時候,削職隱居在虞山的明朝大學士錢牧齋,正好散步路過這里,聞到奇異的香味,從樹隙中看到叫化子正在大吃雞肉,使命家人上前詢問雞的做法,并取了塊雞肉品嘗,發(fā)覺雞味的確獨特?;氐郊液?,大學士命

家人稍加調(diào)料,如法炮制了一番。

過了幾日,江南名妓柳如是從松江專程來錢府相親。錢牧齋設(shè)宴款待,其中就有一道叫化雞,的確酥爛脫骨,香氣四溢,賓客贊許不止。錢牧齋滿面春風地問柳如是:“虞山的風味怎么樣?”柳氏用象牙筷指著叫化雞說:“寧食終身虞山雞,不吃一日松江魚?!眴柮骶売?,當場命名“叫化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