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的金庸維權事件是近年來影響力最大的維權案之一,包含大掌門、江湖等熱門武俠題材手游都被投訴,最后以各家廠商發(fā)布道歉信并與各方達成協議告終。這次事件導致了當時A股手游概念的全線下跌。而在本月,國內手游圈維權浪潮似乎又將來襲!
據報道,騰訊近期將在國內展開對侵權動漫手游的打擊行動。這一事件距離上一次暢游、完美聯手金庸起訴武俠題材侵權手游僅僅不到3個月時間。業(yè)內人士評論稱,騰訊采取維權行動,將又一次在國內游戲市場再度掛起猛烈的版權風暴。據了解,目前國內各家開發(fā)商和發(fā)行商都已經對可能面臨的賠償或糾紛做好了心理準備。
騰訊的第一次“肅清”計劃是在今年年初。2013年1月,騰訊宣布和集英社、萬代游戲達成合作,獲得《火影忍者》漫畫的改編權,將推出頁游《火影忍者OL》,同時還宣布獲得了含《海賊王》《七龍珠》《網球王子》等在內的11部集英社漫畫電子版權。隨后的今年4月,騰訊向多家媒體、平臺發(fā)出律師函,稱市面上的火影忍者題材游戲均屬未取得合法授權許可的盜版游戲,將依法追究相關侵權主體的法律責任。當時熱門的頁游《小小忍者》等游戲為此宣布停運。
但對于騰訊將在近期再次清掃動漫題材手游的傳言,有評論認為,騰訊獲得了《火影》題材的頁游改編權,但是否獲得手游改編權,需要進一步探究。有業(yè)內人士打探后表示,騰訊并未簽訂《火影忍者》的手游改編權,而《海賊王》《死神》的作品也只是電子版漫畫授權。有國內媒體稱,目前有多家游戲公司都在同日本版權方洽談,騰訊只是其中之一。因此騰訊將再次清掃動漫題材手游的傳言,還需進一步確認。
從目前國內的動漫題材手機游戲看,絕大多數作品都并未獲得官方授權。尤其是《火影忍者》《海賊王》這兩部漫畫,由于在國內最受玩家歡迎,因此也成為了手游廠商們改編的重點對象。目前以火影、海賊王為題材的手游已經超過20款。這還不包括名字里雖然不帶“火影”或“海賊”,但包含兩部漫畫內的人物和劇情的作品,或是一些大雜燴、亂斗式的作品。這些游戲的開發(fā)商或發(fā)行商也從未表示過這些改編手游是否獲得了官方的授權。
據悉時下火影題材作品確實沒有獲得官方授權,也并未同騰訊方面進行過接洽。他表示“手游行業(yè)產品迭代速度很快”,要“趕在騰訊進來之前賺到錢”。同時他說,他所知道的另外一家CP也是持相同的心態(tài)。這種情況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現今手游行業(yè)的一個寫照,在規(guī)則出來前,大家先把錢賺到了再說。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火影和海賊王題材的作品受到了玩家的廣泛歡迎,例如《我是火影》《夢想海賊王》《忍將》等在內的作品都有不俗的表現。騰訊的這次維權傳言若為真,有可能是動漫日本官方要求騰訊方面整頓國內市場,亦有可能是騰訊在為了自己旗下的火影手游產品在“開路”。
近幾個月來有多款涉及火影、海賊王的手游作品發(fā)布,有評論稱,各家公司加緊行動步伐,力推自己的動漫題材手游產品,除了趕在騰訊之前打響知名度和品牌之外,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在日后可能招致的糾紛中,憑借自己樹立的影響力來增加談判的籌碼。
無獨有偶,日前桂林力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桂林力港)聯手廣州希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希力科技),聲稱觸控科技推出的手機游戲《捕魚達人》涉嫌侵權和抄襲,欲在本月起訴觸控科技,提出巨額索賠。
據了解,希力科技最早在2009年8月推出了街機產品《捕魚達人》,2010年5月,希力科技授權桂林力港,開始向PC平臺移植,并在2011年的5月推出了移動版《捕魚達人之深海狩獵》。希力科技和桂林力港方面認為,觸控科技在未獲得希力科技授權情況下,直接推出同名游戲《捕魚達人》,顯然是侵權,同時涉嫌抄襲,這兩年的發(fā)展對桂林力港的刺激非常大。根據此前觸控方面公布的數據,觸控的《捕魚達人》系列月收入已經有數千萬。
而觸控的《捕魚達人》的介紹則顯示,該游戲是2011年初,觸控CEO陳昊芝接受了好友的建議,借鑒了捕魚街機游戲而推出的手游產品。在上市時間方面,也比桂林力港的作品早了1個月。觸控方面強調,自己同樣擁有《捕魚達人》的版權,并依照市場原則和“捕魚達人”商標持有方上海波客天下達成了長期使用協議。另一方面,觸控的《捕魚達人》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經文化部備案的捕魚類手機游戲。
有開發(fā)者稱,“抄襲”在手游行業(yè)里已經是潛規(guī)則。例如在卡牌游戲中,和MT一樣,只是換了個皮的游戲不甚枚舉。有媒體評論認為,一旦某款手游產品如果反響火爆,立即就會引來爭相效仿者,這直接催生了手游的版權亂象。由于在法律界定上的不完善、手游產品存活率低導致不少維權找不到被訴人等現狀,手游行業(yè)的版權保護異常蹣跚。
不論是金庸維權事件中被推到風口浪尖的多款武俠手游,還是現在的動漫題材作品和《捕魚達人》,毫無疑問,隨著國內手游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版權、抄襲等問題卻一直沒有妥善的解決方案,行業(yè)內也未形成相應的規(guī)則,手機游戲大作背后隱藏的諸多糾紛已經成為一大軟肋。
目前的手游廠商多數規(guī)模尚小,若要在手游研發(fā)之前取得一定改編版權,或是通過自主研發(fā)創(chuàng)造出有一定影響力的IP都需要較高的成本,加上手游的生命周期較短,許多中小型廠商等不起,因此選擇了“捷徑”,無視版權和產權。而通過山寨等方式來打擦邊球模仿其他知名手游的則更為常見,這都讓目前國內手游行業(yè)越來越呈現出浮躁的情緒。面對增長快速的手游市場,如何才能重視版權,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這對廠商來說不僅是需要面對的事實,也是在第一輪洗牌中得以站穩(wěn)腳跟的基礎。
手機游戲行業(yè)嚴峻的知識產權問題,已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11月27日,在上海召開的MGS2013移動游戲大會上,文化部領導著重點名批評了時下手機游戲行業(yè)存在的侵權產品泛濫、內容抄襲普遍等嚴重問題。在大會上,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陳通指出,目前行業(yè)中存在內容抄襲、侵權、侵犯知識產權,急功近利,損害用戶利益,產品同質化,精品游戲缺乏等問題,行業(yè)發(fā)展還缺乏規(guī)范和很脆弱,迫切需要我們行業(yè)主管部門、中介組織和企業(yè)社會各方凝聚共識,共同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