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交戰(zhàn)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御陣地,打破陣地戰(zhàn)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英國人E.D.斯文頓(又譯作特里頓)在一起意外中發(fā)...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交戰(zhàn)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御陣地,打破陣地戰(zhàn)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英國人E.D.斯文頓(又譯作特里頓)在一起意外中發(fā)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歐洲戰(zhàn)場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國遠征部隊服役的斯溫頓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種能夠在遍布鐵絲網的戰(zhàn)場上開辟道路、翻越壕溝并能摧毀和壓制機槍火力的裝甲車來打破西部前線的這種沉悶僵局。當時的英國陸軍對此毫無興趣,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卻如獲至寶,下令組建“陸地戰(zhàn)艦委員會”,親自領導“陸地戰(zhàn)艦”的研制工作。1915年2月,英國政府采納了E.D.斯溫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制造和冶金技術,于1915年9月制成樣車進行了首次試驗獲得成功,樣車被稱為“小游民”,全重18.289噸,裝甲厚度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馬克沁重機槍和幾挺7.7毫米“劉易斯”重機槍,發(fā)動機功率77.175千瓦,最大時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過0.3米高的障礙物。

1916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后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靶坌浴毖b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1916年9月15日,有48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zhàn)役,但因為各種原因只有18輛投入了戰(zhàn)斗。同時丘吉爾也為了不讓德國人察覺這樣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箱(tank)”這一海軍術語為這一個新式武器命名(關于“坦克”這一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一說是坦克發(fā)明后,一個人嘲笑坦克像個大水箱(tank),誰想到這個名稱便以此傳來了。還有一說,是為了保密??傊?,“坦克”這個名稱的由來有很多版本)。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在1918年,法國也研制出了雷諾FT-17坦克,亦在一戰(zhàn)中立下戰(zhàn)功。

這種稱為“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辟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世界上已經制造了數十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zhàn)隊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戰(zhàn)武器。坦克是地面作戰(zhàn)的主要突擊兵器和裝甲兵的基本裝備,主要用于突破敵人的防線,摧毀敵碉堡和野戰(zhàn)工事,粉碎敵步兵的抵抗,擊毀敵方的火炮、車輛、物資彈藥和橋梁,消滅一切有生力量,掩護己方的步兵,與敵方坦克和其它裝甲車輛作戰(zhàn)。